
蜂产品用于人类医疗保健历史悠久,形成了灿烂的蜂文化。在山东莱阳市北泊子和临朐县山旺于1983年发掘的蜜蜂化石,证明在中国东部于2000万年前已有蜜蜂存在。《诗经·周颂·小毖》(约公元前11--6世纪)为我国最早文字记载蜜蜂的资料,“其予非蜂,自求辛蜇”,告诫人们不要激怒蜜蜂,以免被蜇.东周时期,人们把握了“以毒攻毒”的理论,开始用蜂蜇治病保健,并将蜂产品用于食品《礼记·内则》中载有“子事父母,枣栗饴蜜以甘之,”“雀、鹌、蜩、蝥,皆可供给用,则自古食之矣。”“蜩、蝥鲜之,人君燕食。”《楚辞·招魂》中有“瑶浆蜜勺”和“柜妆蜜饵”之句。这些都反映出当时蜂蜜生产的情景。另外,《神农本草经》收载的365味药材中,蜂蜜、蜂蜡和蜂子均列为上品,兼有治病和保健功效。“蜂蜜味甘、平,无毒,主心腹邪气,诸惊痫痉,安五脏诸不足,益气补中,止痛解毒,除百病和百药。久服强志轻身,不饥不老,延年。”“蜂蜡味甘、微温,主下痢脓血,补中,续绝伤金疮,益气,不饥耐老。”“蜂子味甘、平,主风头,除蛊毒,补虚羸伤中,久服令人光泽,好颜色不老。”汉朝已将蜂蜜和蜂子推为帝王贵重食品,以蜜蜡、蜂房、花粉、蜂子治疗疾病。甘肃武威旱滩汉墓出土了木质医药简牍92枚的《治百病方》(25--88年)记载36种医方,其多种丸剂用白蜜作冶合剂,其它制剂中也有用蜂蜜配方。医圣张仲景著《伤寒论》中的“蜜煎导方”(世界最早的栓剂处方)治疗虚弱病人便秘的蜂蜜栓剂:“治阳明病,自汗出,若发汗,小便自利者,此为津液内竭,虽鞭不可攻之。当须自欲大便;食蜜七合,于铜器内,微火煎.当须淀如饴状搅之勿令焦著,欲可丸,井手捻作铤,令头锐,大如指,长二寸许,当热时急作,冷则鞭。以纳谷道中,以手急抱,欲大便时乃去之。”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以“甘草粉蜜汤”治蛔虫腹痛,以蜂蜡组方调气饮”治疗痢疾。
蜂产品广泛用于人类健康和抗衰;博得众多诗家文人为之讴歌。《楚辞·招魂》和《离骚》对蜂蜜及花粉都予赞美;晋代左思在《蜀都赋》中对蜂房;葛洪在《神仙传》中对蜂蜜;郭璞在《蜜蜂赋》中对蜂蜜性能;唐代贾岛及宋代苏轼对蜜蜂和产品都多次显于笔下;陆游、孟郊、李商隐、刘恂也均不止一次为之吟诗作词;李商隐高兴记述利用花粉治愈“黄肿病”的喜悦;近代文学家鲁迅、高尔基及大数学家华罗庚都写下了对蜂的精神及其产品功效予以赞美的诗篇;老革命家朱德委员长也曾挥毫提词。蜂疗学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只不过没有单独列为一章而已。然而,在近百年中,由于各国学者的努力,已形成一支具有独特风格的自立体系。我国陈伟在《蜂刺疗法》中这样写道:“祖国医学,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与疾病作斗争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他们很早就懂得把蜂蜜、蜂乳、花粉、蜂胶、蜂毒等蜜蜂产品应用于医药卫生事业。
除中国蜂疗学外,其他国家蜂疗学发展情况世很令人瞩目。一千七百多年前,古罗马医学家盖伦(Gfalen)记述蜂毒可作止痛等多种用途。苏联医学博士约里什(N.P.Yoirsh)一直从事蜂产品医学保健工作,1950年制定出蜂毒疗法方案并提取蜂毒,并在1956年末,来我国传播和介绍用蜂疗方法及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知识,解决当时盐工所患关节炎疾苦。从而使中国蜂疗又注入了大量国外蜂疗内容。随之北京等各地医药专家及蜂业专门人才,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逐步为形成我国蜂疗学体系积累了丰富资料。中国蜜蜂医疗历史与中国蜂业史一样,走过漫长的道路。